据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数据统计,2020年第一季度,漳州车务段海沧站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66列,装车3014辆,货物价值约2亿美元;与2019年同期相比,开行列数增长88%,装运量增长196%,运输收入增长219%。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
本报讯(记者 任敏 刘欢)昨天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中国从来没有限制防疫物资出口,目前,各国在中国商业采购防疫物资的渠道完全畅通。截至4月25日,74个国家和地区、6个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的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金额达14.1亿美元。海关统计数据显示,3月1日到4月25日,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550亿元。
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介绍,3月31日,商务部、海关总署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今年第5号公告《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》;4月25日,三部门又出台今年第12号公告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的公告》。5号公告,着力加强医疗物资出口的质量监管,取得明显成效。目前,非医用的防疫物资,特别是非医用的口罩出口量比较大。由于中外在质量标准、使用习惯等多方面存在差异,产生了一些质量方面的疑问,也出现了医用和非医用产品用途混淆的现象。12号公告明确加强非医用口罩监管措施,并要求出口方和进口方要签订共同声明,确认有关的质量标准以及双方的责任。
李兴乾表示,两份公告分别加严医用和非医用防疫物资质量监管,不是限制防疫物资出口,而是本着对各国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主动担当,确保把中国的合格产品更有效地提供给国际市场。
目前,各国在中国商业采购防疫物资的渠道完全畅通。根据商务部业务统计,截至4月25日,74个国家和地区、6个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了192批次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,累计金额14.1亿美元。72个国家和地区、8个国际组织正与我国企业开展129批次商业采购洽谈。中国31个省区市通过市场化采购方式,已经向19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防疫物资。
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介绍,海关统计数据表明,3月1日到4月25日,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550亿元,包括口罩211亿只、防护服1.09亿件、护目镜3294万副、监护仪11万台、红外测温仪929万件、外科手套7.63亿双。我国主要防疫物资出口呈明显的增长态势。